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解读
第一讲 总 则
一、背 景
近年来,由于内控制度建设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的要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无法到位,财务监督形式化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仅仅充当“出纳员”的角色,只负责日常财务处理,没有真正起到理财的作用。比如,很多单位内部控制的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不需要进行资金管理,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可以了。这种不够端正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单位内部分工不明确,各部门没有定岗定责,没有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互相牵制,以达到会计内控的目的;
二是没有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会计法》,结合有关部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三是内部监督较弱,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财务管理情况检查和监督流于形式等。
(三)没有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内控制度
有些单位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仅凭经验、口头文件办事,这样往往分不清责任,容易造成同事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却因陈旧滞后、不完整等原因没有执行,有等于没有。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层面的角度来堵塞资金管理的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旅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43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有6大类主要的不相容职务;
1.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2.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3.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4.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
5.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使用这些财产物资的职务要分离;
6.执行某项经济业务与监督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当然,不相容职务分离需要员工各守其责,如果担任不相容职务的职工之间相互串通勾结,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就失去作用。如果单位没有适当的职务分离,则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会加大。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根据上述规定,授权控制的范围通常包括:
1.单位的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
2.有权授权的人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
3.单位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
三、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符合本规范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强对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的控制。
六、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会计信息控制制度是会计系统控制的具体体现。会计系统控制的内容包括复式记账控制、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户和会计账簿控制、财务会计报告控制等。
七、单据控制
要求本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要求本单位通过指定专门机构或岗位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流程,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本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讲 具体业务层面控制程序
一、预算业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预算控制涵盖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全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收入和支出都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一个控制环节中,都要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落实控制和监督的责任制。
(一)预算编制控制
1.预算编制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关键是要遵循“归口管理、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依法理财”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各类资金统筹调度、合理安排。优先保证人员经费等刚性支出、保证业务正常运转的经常性公用支出。
编制预算要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得作赤字预算。
各单位要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程序和监督办法,各单位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制度在法律赋予的职能范围内编制单位预算。
2.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是全面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准确掌握相关基础数据。
三是正确测算各种因素对收支的影响。
四是准确掌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收支预算的编制要求。
3.预算编制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编制年度预算。
一是收支预算的编制,属于有明确收费标准的项目,结合业务量编制。没有明确收费标准的项目,则要根据以前年度收入水平,结合本年的相关影响因素编列。
二是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既要保证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
(二)预算执行控制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现预算目标,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预算执行的原则
一是年度预算指标下达以后,归口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预算,不准突破预算指标,特殊情况需调整的,需遵照相应的预算调整程序后方可调整预算;调整预算未经批准,不得执行。
二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负责,根据年度实际工作需要,本着节约原则安排和使用预算资金,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和程序,积极配合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
2.预算执行控制的关键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应由本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由各预算执行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赋予以相应的权、责、利;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关键应做好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度。收入来源必须合法。支出必须按程序办理。
3.预算执行控制的实施们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随时掌握预算执行的动态和结果,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报告制度。
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可能建立预算的执行信息平台,并利用信息网络建立预算执行报警机制,便于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通过对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全面总结评价各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准确;执行是否合理、准确、科学;调整是否合规等内容。可以发现各部门在组织实施预算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开拓创新精神,找出存在的问题,落实奖惩措施,督促各部门更加积极稳妥地执行预算,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收支业务控制
(一)收入管理控制
1.收入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合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收入入账管理
本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 ……(未完,全文共15299字,当前仅显示402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解读》)